投稿须知
  1、来稿研究论文要求试验设计合理,统计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可信,文字精炼,用词规范,图表清晰,论点明确,有创新性。综述应反映畜牧学科前沿的研究动 ...

敖汉细毛羊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及形态结构研究

作者: 柳楠 [1] ; 王春亮 [1,3] ; 贺建宁 [1,3] ; 程明 [2] ; 刘开东 [2] ; 刘积凤 [1] ; 赵金山 [1]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毛囊 形态 体侧部 腹股沟部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生过程,为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分别采集胎龄第90、120天的胎儿及出生后1 d和30 d的羔羊体侧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制作纵、横切片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敖汉细毛羊毛囊结构包括结缔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90 d时,体侧部初级毛囊可见皮脂腺原细胞及次级毛囊毛芽,在胎龄120 d时,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再分化次级毛囊发生;出生后1 d和30 d时,穿出体表毛干进一步增多,体侧部初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低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5),次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1),出生后1 d和30 d时差异不显著(P〉0.05),S/P比值,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生后30 d时高于出生后1 d时(P〈0.01),对腹股沟部皮肤分析显示,其毛囊密度很低。结果可为了解细毛羊毛囊形态结构变化及筛选与毛密度相关的差异基因提供参考依据。


上一篇:巴什拜羊OLA-DRB3基因多态性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5 By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1668号